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媒体衡师

【中国教育报】衡阳师范学院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实践探索
文字:张登玉 唐世清 谭延亮    编辑:贺旖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加入时间:[2024-07-23]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4-7-23

衡阳师范学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及湖南省信息制造业经济发展需求,依托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双方课程共建、专业共建,将产业需求转化为教育资源,将综合化解决方案渗透到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构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传统工科专业改造,支撑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对接产业需求,制定校企多方协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联合中兴通讯、北方光电等企业专家与电子信息和电子学会行业专家团队,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学科界限和专业壁垒,推动学科专业交叉协同、理工融合、文理渗透,结合现有的省级平台特色和优势,以学科前沿带动工程教育发展,构建多学科交叉、跨专业融合、创新创业引导、全程项目驱动特色的培养模式。一是充分考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对接新的职业和行业标准、岗位要求,设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二是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积极引入行业、职业技术标准,将产业关键技术和真实任务、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内容,坚持协同创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开发课程,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增设综合性实践课程,把单门课程的实践整合成渗透多门课程的综合实训项目。四是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教学与生产的对接。

围绕现代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等培养主线,实施学科交叉、科教融汇,设计了“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融合”的新工科课程;实施产教、教与学融合。依托国家、省级平台的优势和特色,积极拓展专业内涵,教科结合,促进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案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近3年,团队教师主持国家课题11项、省部级项目38项,科研总经费1264万元(纵向680万元,横向584万元),每年师均科研经费12.77万元;申请发明专利51项,发明专利授权38项。

校企协同重构教学内容,形成符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遵循“知识输入向能力输出转变”的应用型课程改革理念;根据能力要素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要求,确定对应的支撑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由相关联的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及知识应用组成模块,构建模块化融通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岗位能力培养,开设引导性选修课程,与工程训练项目形成互动。通过“课程合作”让学校育人与企业的岗前入职培训有机结合,让学校学习与职业标准、就业紧密结合。强化以岗位对接为目标,开发多学科交叉的复合课程,及时增加新技能、新工艺等新内容,加强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将多专业融合的综合课程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

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提高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多渠道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导师,吸引一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充实到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队伍中;发挥好校外导师的工程能力、实践经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工程实践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拥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光电调控与检测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光电信息技术湖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等20多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确保学生都能进入实验室或使用公共实践平台。

以项目为中心,强化案例教学,培育工程类精品课程

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核心,实施“多层次、递进式、全程化”的项目驱动式教学。专业拓展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实行项目教学覆盖50%,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实行真实案例教学覆盖50%。积极开展工程类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通过对教学思路、教学内容与资料、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与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开发部分课程实验的远程仿真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以外具备上网条件的环境下开展仿真实验。例如,教师团队与湖南超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项目(17位高精度磁性编码器的研发),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建立了校企联合工程技术项目(物联网智能家居管理系统、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构建产业需求引领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工程实践+资格认证”的实践教学模式

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在前三年内于校内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工程实践的大部分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校企合作需求等在第四年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实施,主要是参加工程实训、产学研合作项目或导师科研项目。校企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强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功能,为学生的课程实习、工程实践和就业提供条件。

把企业引入校园,在校内建立ICT创新创业“孵化器”,聘请企业人才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让学生“真刀真枪”在具体项目中得到锻炼。一是学生进行顶岗实践(一般为一个半月,对应于工程实践环节的“工程实训”)。二是根据企业的需要,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系统设计、开发、安装、调试或现有系统的改造升级等(一般为六个月,对应于工程实践环节的“项目实践”和“科技创新”)。三是学生结合所参与的工程项目,整理、总结技术资料,撰写毕业论文(一般为两个月,对应于工程实践环节的“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团队倾心打造的“创新创业驱动的衡阳师范学院ICT校企合作基地”案例入选2021—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策略,建设产学研创新研究平台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也是教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开展服务社会与产学研结合创新研究的基地。团队教师密切跟踪地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趋势动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拓宽合作范围,扩展合作模式,深入产学研创新研究,建设创新研究与训练平台,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强与企业(行业)共建共享人才培养基地、产业学院、工程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地方下大功夫,下好“先手棋”,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创新力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团队教师先后主持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1项、企业委托课题38项。衡阳师范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输变电现代产业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等校级产业学院的负责人均来自该教师团队。团队成员服务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制定测量标准,研发新技术,为建设“两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编制了氡-220测量方法的行业标准方案;部分研究成果被写入湖南省地方标准,为天然放射性污染监控和人体辐射防护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撑。

衡阳师范学院在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的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成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专硕点在2023年年底接受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核验,获全票通过。学校先后新增“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和“网络空间安全”学硕点后,成为湖南省具有“网络空间安全”本硕一体化培养资格的单位。学校与深圳市乐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智能电子实验室、与衡阳北方光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智能控制实验室等10余个,新增“单片机应用技术及实验”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团队承担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项,科研和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5项,出版优秀教材1部,电子信息硕士点指导教师团队获评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教师团队近两年获发明专利9项,发表教研论文21篇。师资队伍得到加强,近3年新增“双师型”(“双师”素质型)教师8名,新增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或基地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

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近3年,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学生莫凡等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铜奖;近两年,学生在湖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优秀成绩。2023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衡阳师范学院10支参赛队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奖率在湖南高校中位居前列。学生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以及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生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5篇;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5%以上,为ICT等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雷锋家电工作室”从湖南省第五届“雷锋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120个决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最近“雷锋家电工作室”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23年5月,学校被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授权为人才输送单位。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在本校及省内同层次高校中产生了良好示范效应。近20所省内外高校到学校学习交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经验,多家权威媒体对校企合作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三驱动一协同”(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平台建设和强化“双创”引领“三驱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体系进行了报道,并给予肯定评价。

(张登玉 唐世清 谭延亮)

《中国教育报》2024年07月23日第4版

新闻链接:https://share.app3.jyb.cn/paper_d/ad37171905b57d516063387b81a24565?from=UC92azc3djZYbnBlb2NaNkRvdVR4WEN4enNiUEpsUkxmeXN5b3czVGZsT1phbWVEM1RmYVVYWEd3Q0c3bEFBRw==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