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建设办公室是组织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学科建设的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全校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研工和学科管理等相关工作。
1.研究生工作
2018年5月我校正式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9月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2017年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核查,正式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资格。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研究生教育的龙头,不断加强学科学位点建设。学校现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近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涉及4个硕士点的13个方向,分别是一级学科地理学3个方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硕士5个方向: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地理),电子信息硕士3个方向: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光电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材料与化工硕士2个方向:材料工程、化学工程。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现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0多人(二级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0多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新世纪121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社科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共100多人。我校2001年以来,部分专任教师开始与外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先后与湖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13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博士、硕士生导师108多人。硕士学位点有教授362余人,博士学位263余人,聘请海内外特聘教授等90余人。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学风教风建设,构建了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成效显著。现有2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近三年,学校获批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25项;研究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13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73项。
2.学科建设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拥有8个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分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4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拥有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教研项目8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5项);主持教育部“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2项、“新文科”综合改革类项目1项;发表教研和科研论文34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250多部;获各级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100多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湖南省第十三届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260多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船山研究”栏目获教育部名栏建设项目。
学校在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后,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要求,切实加强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院将践行学校“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以育人为本,坚持培养道德情操高尚、能力素质全面、学识见识广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勇于开拓进取的研究生,积极发掘和培育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作出贡献。